民以食为天,而食用油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,在机器榨油还未出现的时代,用来榨油的木制榨油机是什么样子?近日,长沙市博物馆通过文物征集工作,从湘潭县征集到目前为止长株潭地区已知较大的木制榨油机,这也为市民在不久的将来亲身了解到木制榨油机榨油这一盛行了近700多年的民俗提供了实物依据。
一台榨油机,半张床那么大
“听说长沙市博物馆正在征集民俗方面的文物,于是我就骑着摩托车找了一个多星期,找到了它。”湘潭县排头乡同心村村民说。
记者在家中院里看到,这台榨油机远看就像上下两个厚实的床板扣在一起,只是宽度相当于半张床,榨油机上、下部中间都有一个大凹槽。“人们把菜籽炒熟以后,放在模具中,制成油饼,再把油饼放到槽里,然后在窝槽里塞进规格相近的圆木,在圆木的另一端嵌入木楔,随着一头大一头小的木楔不断镶入,圆木受到挤压,榨出菜籽油。这样一榨就是上百斤的油”文物鉴定专家、长沙市博物馆原党支部杜鼎华一边告诉记者,一边拿来菜籽油饼“现身说法”。
杜鼎华说,在长沙地区,如此大规模的木制榨油机几乎都被毁了,“都用来做柴火烧掉了,而据我所知,省内发现的另外一台木制榨油机在岳阳,也远没有这个这么大。”他说,从古至今,湖南都是国内重要的粮油基地,长沙在清代时以全国八大手工业著称,其中之一就是榨油法,因此食用油的榨制和流通的重要性,可想而知。负责市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的杜鼎华说,征集来这个*时期的木制榨油机,将为市民很好展示当年的制油过程。